







年初流感大爆发,幼稚园和小学要停课,家长、学校急急「扑针」,想为小朋友安排疫苗注射。来到新学年,卫生防护中心购入的流感疫苗比去年多近五成,又推出新计划,安排卫生署人员到小学打针。打流感针不再困难,但不少家长内心却仍然矛盾:不打针惊病,打针又惊副作用。与其心大心细,不如寻求专业意见,释除有关流感疫苗的种种疑虑。
文︰李乐嘉卫生防护中心今年初透露,本港的半岁至未满12岁儿童中,只有约两成经免费或资助计划接种了流感疫苗。为了提升学童注射率,卫生署新推出「学校外展疫苗注射计划」,由卫生署外展队及公私营合作外展队,于上课日到校打针。330间报名小学中,有184间学校入选在新学年得到服务。不过,由于计划并非强制,参与学校的家长可自由选择是否让子女接种。究竟打针有没有效?副作用是大是小?找来家庭医生林永和逐一解答。
疑问一:疫苗功效低,注射后仍很大风险患流感?
答:流感疫苗的成效每年都不同,视乎肆行的病菌类型,基本上达40%至70%。所谓的成效不限于预防性,即完全避免发病;如果能令病情变得轻微,同样属于有效。
因此,有家长以为打针后便不会患流感,其实是错误的想法,但疫苗能减低出现併发症,甚至死亡的风险。以本港今年冬季为例,20宗儿童因流感引起併发症的个案裏,有19人是没有接种的,反映不注射疫苗,病情恶化的机率较高。
要注意的是,有时小朋友出现流鼻水、咳嗽等徵状,未必与流感有关,而是一般伤风。家长要小心分辨两者,方可衡量疫苗是否有效扺抗流感。
专家选疫苗种类不靠估疑问二:专家是否「靠估」,猜测即将流行哪种流感、用哪种疫苗?猜错的话,打针岂不是完全无用?
答:无可否认,专家选了疫苗后,还要数个月才製成,流感病毒变种速度快,疫苗对当下肆虐的流感可能已失效。
但我认为「靠估」的形容并不準确,专家每年推测流行哪种流感时,都会参考客观的科学资料。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例,一方面,科学家会密切监察病毒的变种情况;另一方面,专家每年都召开大型会议,其间按各国的流感爆发程度、病菌传播情况,以及南北半球的病毒种类等,一致决定用哪种疫苗,「命中率」达七成以上。
疑问三:注射流感疫苗后,有小朋友会发烧、呕吐,是否代表副作用很大?副作用会维持多久?
答:流感疫苗有短期的副作用,最常见是呕吐、肌肉痛、头痛、发烧、食慾不振,或情绪变得暴躁。每10个小朋友打针后,便有1人出现以上状况,但通常只维持半日,便会回复正常。只有少数个案副作用会维持一星期,或可能是打针前早有生病的迹象,而非出于疫苗副作用。
至于长期或严重的副作用,如吉巴氏综合症(脑神经系统受损)等,机率只有数万至数十万分之一,家长不用过于忧虑。
家长应留意孩子会否过敏疑问四:是否所有小朋友都适合注射流感疫苗?
答:家长可留意小朋友是否有过敏问题,首先是过去注射其他疫苗时,有没有出现敏感的反应?如有,或者小朋友一向有服用特别药物,家长要先告知医生,医生再决定能否注射。
其次,流感疫苗是由鸡蛋製成,故对蛋敏感的小朋友要小心,视乎敏感程度决定可否接种。平日吃蛋后,如果身体反应不算大,如湿疹会轻微恶化等,那仍然可以接种;但吃蛋后有急性反应,便属极度敏感,不适合注射流感疫苗。
[Happy PaMa 教得乐 第207期]
RELATED- 校长︰卫署到校打疫苗有保障